近年來,隨著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改革的深入推進,交易項目、評標專家、投標主體等資源集聚效應和聯動效應不斷擴大,為公共資源交易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為更好推動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
打造包容開放、智慧便捷的
公共資源交易營商環境
中山市與東莞市、潮州市、
江門市、韶關市等地
積極探索建立遠程異地評標協作機制
并取得實質性突破
1
互簽合作協議,共謀區域協作
各地公共資源交易場所高效協作是推動遠程異地評標高效開展的前提。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以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建設為基礎,先后與東莞市、潮州市、江門市、韶關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簽訂遠程異地評標合作框架協議書,明確組織架構、場地安排、見證服務、監督管理等框架要點,為共同推進遠程異地評標工作制定了基本遵循。2021年12月30日,由東莞、中山共同開展工程監理招標項目順利完成評標,成為省內首宗由地市主導完成的遠程異地評標試點項目。2022年2月25日,中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潮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合作完成省內首宗水利工程招標項目遠程異地評標,標志著省內地市合作實施遠程異地評標正式從試點探索向常態化推進轉變。
2
互通系統數據,共享各方資源
遠程異地評標依托數字技術,打破地域空間限制,讓評標專家在不同地域交易主場、副場遠程同步進行項目評審,實現多方資源靈活共享。
1
專家資源柔性流動
評標專家可不受地域、交通成本等限制,副場即可“就近評審”,在降低評標成本的同時最大程度利用合作地市專家資源,有效解決本地評標專家資源匱乏問題。
2
場地設施配置共享
主副場統一使用由主場提供的評標系統,保證系統完全切合屬地項目的交易規則與流程,網絡互聯互通,交易場地、硬件設備、音視頻監控等可主副場互享共用,實現合作遠程異地評標的地市“既可做主場也可當副場”的靈活切換。
3
交易見證服務共享
在遠程異地評標點對點互動模式中,嚴格落實主副場服務流程,確保專家抽取方法、音視頻會商平臺、交易服務流程、屬地監管等要素標準統一。同時,利用粵視會實時互動溝通商討,實現“區域空間異地、遠程線上同步”,有力推動遠程異地評標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3
互補監督支撐,共促平臺發展
一方面,遠程異地評審模式打破傳統評審的地域因素限制,最大限度地將采購人、供應商和評審專家從地域上隔離,減少“熟面孔專家”的現象,降低可能影響評審質量、干擾公正性的腐敗風險。
另一方面,行政監督部門通過行政監督系統進行全程監督,兩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評標主、副場工作實施全程見證,大幅增強公共資源交易事中監管水平。
下一步,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將逐步擴展遠程異地評標合作范圍,通過試點項目總結經驗,進一步強化軟硬件支撐、完善協作機制,優化提升遠程異地評標方式的便利度,為遠程異地評標模式的規范化、常態化、高效化奠定基礎。